智能制造LOGO
首页> 资讯> 详情

Agent开发与应用专题调研:徐纪平主任带队开展AI服务商专题调研,探寻制造业AI赋能的路径和方法

发布时间:2025-08-04来源: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作者:

  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不同AI服务商基于技术基因、行业积累与服务理念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赋能路径。为深入探索AI服务商的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,更好地为推动全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,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浙智专委”)主任徐纪平近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,于7月中下旬分别邀请中控、鼎捷、炽橙三家代表性企业深度座谈交流,解码AI赋能制造业的差异化实践。

中控:以大模型为引擎,贯通生产与经营全链路

  作为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,中控自2022年底起加速布局AI赛道。座谈会上,中控团队详解其“以大模型为切入,自上而下推开”的发展路径:自2023年组建多支研发团队,从调用API、微调开源模型起步,逐步聚焦生产制造端(TPT)与经营管理端(HGP)两大核心AI产品线。

  依托深厚的工业积淀,中控坚持“从痛点出发”,聚焦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难题,通过训练装置级数据持续优化模型效能。其特色在于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,双方持续高投入打磨标杆案例,形成通用智能体(Agent)框架;商业模式上采用“合作开发、收益分成”机制,有效平衡数据机密性与技术落地需求。

  调研中,中控也坦言推广挑战:部分企业存在“提不出明确需求”“对解决方案信任度不足”等情况,加之项目周期长、数据安全要求高,规模化落地仍需持续攻坚。目前,中控已组建600余人的专业团队,致力于工业AI的深度应用与推广。

鼎捷:场景驱动、数据筑基,构建可信AI赋能体系

  鼎捷以“业务驱动、数以质用、沉浸协同”为核心价值主张。其雅典娜平台依托“垂直场景知识库+可信数据平台+无感智能渗透”三重技术优势,助力企业在不中断现有业务的前提下,获得与经营场景深度绑定的AI赋能。

  座谈会上,鼎捷重点演示了场景化落地成效:在智能采购领域,AI采购助理可实现“进度跟踪、数据查询、物料催交、单据生成”等功能。以涉及500种物料、100家供应商的典型场景为例,可日均为采购员节省2-3小时;在生产、财务等领域,多智能体(Multi-Agent)协作机制有效打通数据孤岛,推动业务模式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优化”升级。

  此外,鼎捷的行业大模型矩阵与AI工具层协同发力,其“场景为王、数据为纲、整合为轴”的理念,充分印证了“数据质量决定AI价值”的实践逻辑。

炽橙:国产底座支撑,多智能体激活工业全场景

  炽橙作为专注于国产工业底座与智能体开发的前沿科技企业,由浙大谭建荣院士团队领衔,历经十年技术沉淀,构建了以自主研发的CZY3D几何内核为核心的全链可控智能底座,以及AIDT工业多智能体(Multi-Agent)开发平台。

  座谈会上,炽橙展示了多智能体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成果:电子交互手册智能体实现复杂设备三维结构可视化与智能运维指导;装备运维检修智能体将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8.3%;制造协同管理智能体助力产线效率提升20%。在核电、军工等高端领域,其运维保障智能体通过机器狗巡检替代高危人工作业,将安全隐患响应速度缩短至5秒内。

  依托“国产自主可控”技术基因,炽橙已服务23家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,其“智能底座+工具矩阵+垂直场景智能体”的模式,为工业数智化提供了轻量化、可扩展的解决方案。

调研小结:差异化路径凸显AI赋能制造业多元价值

  本次专题调研清晰呈现了AI服务商赋能制造业的三类典型路径:中控以大模型为核心驱动,深耕生产与经营全链路,强调规模投入与标杆共建;鼎捷聚焦场景与数据深度融合,通过可信平台实现业务平滑升级;炽橙立足国产智能底座,以多智能体激活工业全场景应用价值。

  徐纪平主任指出,制造业的AI赋能转型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模式,各服务商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。浙智专委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,通过深度调研总结实践经验,积极搭建交流平台,致力于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具体场景的精准对接,为浙江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引与有力支撑。

 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核心在于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单能力、提质能力、交付能力,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提质降本、增效增收。服务商要积极做好成功案例的总结提炼工作,总结的重点应突出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、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。浙智专委将协助服务商做好这些优秀案例的推介、推荐与推广工作。

  针对AI技术产品化应用,徐主任特别要求,尤其是Agent类产品,必须朝着实用化、落地化、产品化的方向发展,并最终实现商业化,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企业创造价值。